曾成钢,生于1960年,浙江平阳人,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及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98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
职 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毕业院校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
主要成就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
代表作品《圣火接力》获世界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展二等奖
1艺术简历
曾成钢,1960年出生于浙江平阳,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雕塑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农工党中央委员文化工作组副主任。
2生平简介
1960年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
1978年毕业于平阳县鳌江中学
1978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原浙江美术学院)
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1988年考入母校雕塑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1年获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学位
1994年7月-1995年4月意大利波罗尼亚美术学院进修
1994年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99年浙江省第五次文代会继任文联委员
2000年参加全国九届美展,并担任全国雕塑评委
1996年至2001年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1997年至2002年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4年当选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委员
1999年当选为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长
1992年被提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艺术奖候选人
3个人荣誉
1992年 被提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艺术奖候选人
1998年被上海市政府授予“为上海龙华建设做出特殊贡献者”称号
1998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
2004年 获得清华人学“学术新人奖”
2005年 被评为全国“四个一批”人才
2007年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数次在国家级重要展览中担任评委、组织策划大型展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1992年被提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艺术奖候选人,1998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4年获得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06年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0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展览作品
1989年《鉴湖三杰》参加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鉴湖三杰》是浙江地区民主革命先烈秋瑾(1877—1907)、徐锡麟(1873—1907)、陶成章(1878—1912)三人的纪念像,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具有简洁概括的塑造语言,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拱型结构意喻的庄严,钟型轮廓产生的铿锵之力,取得近乎完美的形式感与内在精神力量的统一,堪称新时期人物纪念性群雕有所突破的力作。
1990年《龙舟》参加第二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1991年举办曾成钢作品展(中国·杭州)
参加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举办的中国体育美术精品巡回展
1994年《梁山好汉提辖鲁智深》参加首届西湖美术节(中国·杭州)
1992年参加中国美术学院65周年校庆作品展
1994年《起舞》参加全国第二届城雕优秀作品展(中国·北京)
1993年参加第四届中国艺术文献展(中国·四川)
1999年《春之舞蹈》参加第二届长春国际雕塑邀请展(中国·长春)
2000年参加青岛20世纪现代雕塑展,作品《神鸟》、《家园》(中国·青岛)
参加中国当代雕塑展,作品《梁山好汉系列4件》(之一“提辖鲁智深”;之二“行者武松”;之三“九纹龙史进”;之四“黑旋风李逵”)
参加艺术与科学展览,作品《我们同行》
参加2000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为主要策划组织者之一(中国·杭州)作品《莲·水》
参加第二回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为主要策划组织者之一(中国·杭州)作品《空谷》
2001年参加共享与共存雕塑展,作品《我们同行》
2002年《天空》参加中、日、韩教授作品交流展
2003年《远山的呼唤》参加北京国际美术作品双年展(中国·北京)
《鉴湖三杰》、《梁山好汉系列》参加“开放时代”中国美术作品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北京)
《翔》参加上海国际雕塑邀请展(上海市政府、中国美协)(中国·上海)
《中国神话系列》之一“盘古开天”;之二“女娲补天”;之三“夸父逐日”;之四“精卫填海”;之五“神农氏”;之六“燧人取火”;之七“大禹治水”;之八“嫦娥奔月”;之九“后羿射日”共九幅浮雕参加中国雕塑精品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北京)
《精灵协列·青蛙》参加首届台湾国际袖珍雕塑展(中国·台北)
《天空》参加韩国第十四届国际雕塑邀请展(韩国釜山市政府)(韩国·釜山)
《天空》参加北京国际雕塑邀请展(文化部、北京市政府)(中国·北京)
《圣火接力》参加第二届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中国赛区),并代表中国赛区(唯一一件雕塑作品)参加世界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展(中国奥委会、教育部)(中国·北京)
5获奖作品
1989年《鉴湖三杰》获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和刘开渠雕塑艺术基金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北京)
1990年《龙舟》获二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中国·北京)
1992年《梁山好汉提辖鲁智深》获首届西湖美术节金奖(中国·杭州)
1994年《远山神话·后羿射日》获永芳基金奖(中国·杭州)
1995年《起舞》获全国第二届城雕优秀作品评比优秀奖(中国·北京)
1992年参加第一回当代青年雕塑家展并是主要策划组织者之一(中国·北京)
2003年《天空》获北京国际雕塑邀请展·优秀奖(北京市政府)(中国·北京)
2004年《圣火接力》获世界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展二等奖(西班牙巴塞罗那)
6作品收藏
1989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鉴湖三杰》
1999年 中国-长春市政府收藏 作品《春之舞蹈》
1999年 私人收藏 作品《野猫》、《九纹龙史进》
2000年 中国杭州永久陈列 作品《莲-水》
2001年 中国杭州永久陈列 作品《空谷》
2002年 韩国斧山永久陈列 作品《天空》
2002年 中国北京玉泉公园永久陈列 作品《天空》
2003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梁山好汉系列》
富有震撼人心力量的铜雕《圣火接力》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了接力奥林匹克火种瞬间的动势,这件获“2004年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雕塑类二等奖的作品,是曾成钢创作的。
曾成钢与他的雕塑艺术
曾成钢是浙江平阳人,父亲是渔民,母亲是纺织工人,他对于美术的兴趣源自天然。
他是恢复高考之后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是大学里年纪最小、最用功的学生。
但是老天爷似乎有意跟这个倔强的孩子开玩笑,大学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了东阳的一家快倒闭的瓷厂当电工。看到平生所爱就要埋没,他下决心考研究生,走出这个地方。
因为时代的原因,曾成钢的英语基础较差,为了考取母校的研究生,他就在配电室里支了一张小桌,一边工作一边啃英语。4次考试4次磨砺,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命运的大门终于向他敞开了。
一旦考取了研究生,积存几年的感悟和创作的冲动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整天泡在工作室里,在痴迷和忘我的状态中进行创作,即使是在火车上也会不由自主地构思自己的作品。
研究生还没有毕业,他的青铜雕塑作品《鉴湖三杰》就获得了第七届全国美展的金奖,当时这是雕塑界唯一的金奖。多年来,他有数十件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奖良多,“有金牌专业户”之美誉。
他每天都会和泥土打交道,衣服上常常有油泥的手印。
作为雕塑家,他的天地是一个面积100多平方米、摆满他亲手创作的青铜雕塑的工作室。空气里弥漫着创作用的油泥的味道,窗棂上糊着用墨汁在宣纸上写出的行楷书法。
只要走进工作室,就如置身雕塑的自由王国,他的全身心就沉浸在雕塑里。
创作时的曾成钢是狂热的。他拿捏手里的泥巴就如钢琴家手底跳动出音符,每道纹路和每个造型都表达了他的情感。当雕塑还只是停留在一个纸样、铁丝架、或者是泥模型的时候,从那张力实足、几乎要挣破空间的线条上,我们已能体会出他热烈燃烧的生命之火和对于生命本源的表达。
这里的雕塑是无语的,有的甚至落满了灰尘,但是一座灰尘满布的铜雕,往往就像一个刚刚从地壳中诞生的生命一样,你仿佛可以听到他的呐喊。
“青铜在雕塑中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铜的材质中性,比铁更高贵,也更适合于造型,而本身的质地厚重、贵气。在中国的历史上,铜雕是有着重要的地位的。” 也许是看到了铜这种特殊的材质能够和自己的艺术气质完美的结合,他的大部分作品是铸铜的。
如何传承中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并加以现代转化,创作具有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成为他从事艺术创作和思考艺术问题的出发点。
他翻遍了中国有关青铜器的资料,在传统中国雕塑中汲取营养。“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大,我越来越感到关注中国传统的重要。”他说。
从吸收中国“传神”的表达方式结合西方现代雕塑的体量感而创作的《鉴湖三杰》,到受中国早期的青铜艺术启发而创作的《动物系列》,再到在认识中西方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着重观念突破、开拓雕塑新语言的《水浒系列》、《神话系列》等等这些,每一步都是曾成钢突破自我、重塑艺术气质的体现。
“我手中的雕塑,要表达更加大气或者充满力度的生命力,哪怕我要做一支宁静的‘莲’,也要表达出张力。虽然莲枯萎了,但是在我的雕塑里它不是死的,它是有生命的。用特殊的方式把你的特殊情感表达出来,就是艺术。”他说。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神韵,又很现代。我追求一个神韵的空间,轻灵而丰富,但形态上不散乱,气质要厚重。我希望做到有空间,但不轻薄。” 雕塑传递出来的气息有时候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