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的网站将展示历史长河中为艺术事业做出贡献的国内外艺术家以及当代仍在执着求索的艺术工作者与他们的作品。艺术是现代人最缺失的东西,网站将如晨钟暮鼓般唤醒迷梦昏聩的人,使他们觉悟绝对不应抛弃我国传统中的精华,即我们祖传的爱美、爱艺术的热情。
  献给这个时代有思想的人:让艺术永恒吧。
      2014年8月20日 郭壮
 
当前位置 /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Artist Comment
 
   
       
 
 

澜宁:关注宋庄女性艺术家
文 澜宁
  

摘要:历史中对女性艺术创作主体性的忽视,现实里话语权的缺失表达。宋庄女性艺术家能意识到多重的边缘性以及被忽视的现实之后,重要的是能切实开始不断争取平等自由的权利。一方面可以在艺术创作中凭借自身的女性特质作为创作的特殊体验与表现,另一方面也需要能在创作时放下性别趋向的束缚,走向广阔的社会中坚持创作、坚持反省与完善。

  

  身的认知与觉悟

  我最早于2007年5月前往宋庄,工作任务之一是协助整理宋庄地域内艺术家资料。艺术家聚集宋庄主要以小堡村为中心,有部分艺术家散居在小堡村周围宋庄(宋庄包含有 宋庄镇这一大的概念还有宋庄村这一小的地域概念,一般意义上提到的宋庄是概指其镇域概念,此指宋庄村)、大兴庄、喇嘛庄、疃里、丁各庄、辛店等十几个村庄。地处京郊的宋庄非常安静,而往往展览开幕前后各路人马穿梭来往也就多了起来。同2007年相比,08年的宋庄更 为活跃,首先艺术家人数已逐渐上升至2000人左右,同时展览空间、艺术机构也在不断入驻,宋庄艺术家群落正在不断上升发展,在艺术产业化的背景下,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有着更复杂的遭遇和处境。在这个背景中,寻求自由空间的女性艺术家更成为宋庄艺术家群落新的力量与被关注的对象。

  亦步亦趋实现理想近两年,宋庄女艺术家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且生活与创作状态越来越活跃,这是值得欣喜的。艺群女屋画廊是宋庄较早的女艺术家聚集地,画廊女主人天青从自己作为女性艺术家的特殊身份与处境,意识到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与生活更需要一个自由、展示、交流的平台,艺群女屋的建立,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天青作为独立艺术家、画廊主人、策展人身兼几个角色,策划2006年3月8日的“艺群女屋”油画开幕展之后,又连续举办《用眼睛来听——七个奏展览》(2006年4月)、《女巫和男朋友油画联展》(2006年5月)、《本原求索——天青个人作品展》(2006年7月)、《中国当代女艺术家“秀色可餐”油画联展》(2006年10月)以及王佑灵个人作品展(2007年3月),这一系列展览不断在强调作品中的女性特质,强调女性所具有的在生活中自身的艺术性,主张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刚柔相济的性别观,博大的艺术观,乃至阴阳不辨的神性,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天青的本源求索中,由其自身女性的身份,通过广阔的视角提出“艺术的功用应由表面的说教,转而进入根本成就。人的心灵、德行,可以象水象大地,柔韧、滋润、平常、包容。”这些艺术家对艺术、对人的乐观想象,充满了乌托邦的壮阔与柔美。另一个现实,在艺群女屋举办了以上一系列展览之后,其活跃度便渐消,直至在2007年5月左右这一自由、展示、交流的平台在宋庄消失,在原址贾和震工作室——艺术码头成立。从当初决定创建这个平台,天青想到要尝试达到画廊商业与艺术同步共赢来维持这一女性艺术家的交流、展示平台,这的确需要很多努力。

  相比于18世纪思想繁荣的法国,法国女人也不仅仅是支持文化沙龙举行,还是文化事业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她们研究哲学和科学、建立实验室,进行文学创作,阿弗拉?贝恩夫人并开始以写作为生。这些举动一方面是自身的觉醒,另一方面与当时进步力量——启蒙思想家的民主、人文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影响分不开。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爱尔维修都指责对女性的歧视。指出女人的不平等地位不是她们自身造成的,而是社会造成的。启蒙思想家鼓励女人进入政治生活,并希望同样能给予平等的法律地位,这些思想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天青是勇敢的尝试者,在艺术创作中不断的探索,而画廊经营的专业性与经济上的鼎力支撑也很重要。在经济支持方面,就连女性最初地位之确立也不得不认识到,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与他们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直接相关,并且女性为争取自身权益,争取自身的自由、平等,参与社会实践,还必须与其他进步力量相结合亦步亦趋的实现自身的对平等自由的渴求。

  关注自身 展现人文情怀

  历史上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探索与实践,甚至是流血牺牲以换来。女性寻求自由的道路更是艰苦,在宋庄像天青一样活跃奔走的女艺术家有很多,如马鸣、月峦、刘丽等,她们不仅仅是在创作,还努力在通过策划展览来创造女性群体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她们认识到作为女性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认识到梦与现实的矛盾性。在《韧度》展览前言“艺术之梦与沉重之翼”中,将生活在宋庄的艺术家现实的遭遇向人们表达 “她们不可能像一般的男艺术家那样去抛头露面兜售作品,她们更多地遭遇艺术界内外陈腐艺术观念的质疑和指责。而当男艺术家或醉心于艺术挥洒,或闲适地与朋友饮酒喝茶时,她们却需要在旁边照料幼小的儿女,为一家老小的生活细节而操劳。而正是这些并不重要却无法回避的生活细节,磨损了她们的容颜,耗费了她们的才华。更多的单身女艺术家,她们眼神中流露的更多的是对漂泊生活的怅惘。她们以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努力挣扎在自己的生活中。生活是恩赐的,给了她们坚韧的心态与艺术的灵感。生活是残酷的,生活与情感的重负让这些可敬可爱的女艺术家们为之所累。”她们认识到“作为女性世界重要一部分的女艺术家们,尤其是当代女艺术家,她们仍然是艺术界的一个边缘群体。面对世俗的物质世界,面对纯粹的创作世界,她们艺术上的进步和事业上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远远多于男性艺术家的努力。”同时还提出“青春不但在她们的画布上,更应该是在中国当代的艺术史上,留下绚烂的生命颜色。”

  宋庄相对粗犷的自然环境,有些缺少安全感的农家小院,在冬天有的没有暖气等条件容易让人不满,而这些外在因素不足以压倒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是很多女性还要经受朋友、家人的不理解,经受精神上的蜕化,还有各种认可体系与话语权利的评判和制约。这当然不仅仅是女性艺术家所要面对的,男性艺术家也面临着种种的困难,而女艺术家所承受的压力在同等条件下确实会比男性大的多。艺术史对女性记录的缺失与偏执弱化,此时成为批判的对象,女性艺术家介入艺术史的愿望不断高涨。但宋庄在地域上的边缘、相对于798艺术区因资本、专业团队等的注入而逐渐形成强势的商业、学术标准的边缘,再加上宋庄女性相对的性别差异,这些使之渐渐成为边缘之边缘,宋庄女性艺术家经历者、感受着、在自身开始觉悟之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2008年3月,廖雯在宋庄美术馆做了《生活在宋庄女性版——粗略的田野调查》展览,在这个调查中她走访了70多位宋庄女艺术家,看她们的作品,关注其居住环境与生活、创作现状,看到“她们的绝大部分作品带有明显的‘女性’感觉:以女性形象(包括自我形象)为核心,表现女人自恋、自闭、私密等个人生活感受;借女人与物品、动物的关系,表达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荒诞、迷茫、困惑等感觉;借描绘小物品,表达对物质的眷恋、移情;使用粉红雪白的女性色调,密密麻麻的排序,毛毛刺刺的造形,柔软脆弱的材质的使用等,表现煽动、诱惑、压抑、伤害等各种生命感受,其中相当的作品直接或间接表现出女性的‘性’意识和感受,这些都很符合近年来流行甚至已经概念化的‘女性方式’。除此之外,直接关照社会问题的作品,抽象类的作品都为数不多。”这普遍反映着宋庄女艺术家的整体创作内容,而能否开启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实现自我精神探索,实现其对社会所应承的责任,是最重要的问题。

  2008年3月8日有几位艺术家竭力组织的众女艺术家参与的几个艺术联展《“她们!她们”当代女性艺术家联展》,《角度》,《“韧度”女性艺术在宋庄》,展览呈现总的面貌是艺术家广泛的参与性、艺术创作形式与内容的相对单一性、艺术展览的鼓励、警示性等几个特点。2008年3月的这个“宋庄女性艺术节”,宋庄70多位艺术家积极参与,众展览所呈现主要以架上绘画为主,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都是女性艺术家少有涉及的。几位策展人意识到女性作为创作主体的存在,以及容易被忽视的现实,鼓励艺术家在困难之时保持韧性,直面认识女性正面临的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压力。

  可贵的是坚持

  历史中对女性艺术创作主体性的忽视,现实里话语权的缺失表达。宋庄女性艺术家能意识到多重的边缘性以及被忽视的现实之后,重要的是能切实开始不断争取平等自由的权利。一方面可以在艺术创作中凭借自身的女性特质作为创作的特殊体验与表现,另一方面也需要能在创作时放下性别趋向的束缚,走向广阔的社会中坚持创作、坚持反省与完善。在宋庄(各地),现在女性艺术家已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关注无论是好奇的、专业的,还是炒作的,作为艺术创作者的女性艺术家,思考如何对自己有一种提升,思考如何在商业化背景下,如何在多重边缘处境下保持自身的清醒与艺术坚持,这是获得理想实现的重要前提。

  目前宋庄的整体居住创作环境在不断的提升,这对女艺术家的聚集与创作有着促进的一面。如嫘苑女艺术家空间是以女性艺术家为主的艺术聚集区,由原先饲料厂改造成的适合艺术创作的工作室后开始出租,目前汇集了30多位艺术家。东区艺术中心的艺术工作室、艺术工厂区、宋庄A区等都是新建的工作室,部分女艺术家进驻新工作室,她们的居住创作环境有了改善。另一方面在创作环境不断提高之时,艺术家聚集所带来的竞争,产业所带来的机遇、挑战,复杂的环境涌向在这里的每一位艺术家。在宋庄,女艺术家们同样需要直面竞争,毕竟艺术家的职业化带来着艺术家的生存问题。在生存问题解决之后又是自身自由、与社会价值的实现问题。这需要她们在艺术与生活中不断进行艰苦探索、挣扎与磨练,廖雯说,“这些女性选择并能够选择这样‘生活在宋庄’这样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也是一种幸运。”这种意义和幸运是作为一种觉醒层面上的选择。当奥古斯特?孔德提出雌性和雄性因为身体的差异而不可能平等之时,当他进一步预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和生产的发展,家庭之外的女性劳动将完全消失,而最终因她在家庭中的经济与政治的权利缺乏,男人的地位将长期保存之时,很多女人安心的享有了这种束缚,因为迈出前进的自主的一步甚至会比经受这种束缚更加困难。生活在宋庄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因为多重的边缘性更加感受到自身经济独立与自由觉醒的重要性。她们因此努力逐渐改变着定义、阻碍她们追求身心自由的女性特质。她们不失女性之感性又逐渐趋向坚韧与理性。生活在宋庄的女艺术家是女性寻求自由平等道路上的勇敢者。在关注和支持中,她们的坚持方能使其走向更远方成为一种可能。



 
 

    艺术评论
Artist Comment
 
   
     
 
 

 ● 1976-2006:四川美院与四川油画创作的历史与艺术追求………………………………文 何桂彦
 ● 艾未未谈毛同强作品 ………………………………………………………………………文 艾未未
 ● 策划人的学术性 :高名潞与栗宪庭………………………………………………………文 王南溟
 ● 百年中国画的记忆 …………………………………………………………………………文 佚 名
 ● 策展人的素质——艺术三十年沉思录 ……………………………………………………文 查常平
 ●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 ……………………………………………………… 中国油画院
 ● 淡泊高洁的文化立场:王明明的中国画的艺术………………………………………… 文 康 征
 ● 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 文 肖建华
 ● 当代艺术的观念痴肥症…………………………………………………………………… 文 段 炼
 ● 当代艺术院的建构是一出现代性的悲悼剧……………………………………………… 文 闻 松
 ● 德国当代艺术现状………………………………………………………………………… 文 许玉滢
 ● 对新媚俗主义的批判(一)新潮美术的宿命…………………………………………… 文 何桂彦
 ● 对新媚俗主义的批判(二)新潮美术的宿命…………………………………………… 文 何桂彦
 ● 对新媚俗主义的批判(三)新潮美术的宿命…………………………………………… 文 何桂彦
 ● 对新媚俗主义的批判(四)新潮美术的宿命…………………………………………… 文 何桂彦
 ● 记中央美术学院贵阳籍青年画家曹力…………………………………………… 文 刘莲、赵红薇
 ● 澜宁:关注宋庄女性艺术家……………………………………………………………… 文 澜 宁
 ● 老边观察宋庄十怕京东十景……………………………………………………………… 文 老 边
 ● 老栗低端市场应对寒冬…………………………………………………………………… 文 一 晴
 ● 冷军的异型绘画…………………………………………………………………………… 文 彭 德
 ● 理论家是否要会画画……………………………………………………………………… 文 陈传席
 ● 栗谈邱志杰………………………………………………………………………………… 文 栗宪庭
 ● 廖雯访谈——女评论家看作品和男评论家不一样……………………………………… 文 佚 名
 ● 刘国松的艺术……………………………………………………………………………… 文 彭 德
 ● 刘小东谈《东》…………………………………………………………………………… 文 刘小东
 ● 一个不能把握整体的时代——略谈青年艺术家创作现状……………………………… 文 王 澈
 ● 罗中立、罗丹父子解读“川美现象”……………………………………………………… 文 姜长城
 ● 毛焰的智慧………………………………………………………………………………… 文 韩 东
 ● 美丽·荒芜·邪恶——栗子作品解读……………………………………………………… 文 郝立勋
 ● 美育是关系民族素质的大事——在“北大与美育”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 佚 名
 ● 三届“双金”回顾与思考…………………………………………………………………… 文 盛 葳
 ● 视觉的边界………………………………………………………………………………… 文 王一妃
 ● 巫鸿谈美术馆与公共空间………………………………………………………………… 文 石剑峰
 ● 小清新艺术不是当代艺术………………………………………………………………… 文 朱 其
 ● 再反思与再创造——上海双年展到了2010年…………………………………………… 文 鲍 栋
 ● 再谈当代工笔画…………………………………………………………………………… 文 郎绍君
 ● 再探宋庄:中国前卫艺术基地的艺术与商业博弈……………………………………… 文 佚 名
 ● 在体制的墙里墙外再看“技术”…………………………………………………………… 文 陈 默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品牌联盟 公益爱心 移动应用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6 hope888.com All Reserved
蒙ICP备09002709号-1霄鸿创意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