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的网站将展示历史长河中为艺术事业做出贡献的国内外艺术家以及当代仍在执着求索的艺术工作者与他们的作品。艺术是现代人最缺失的东西,网站将如晨钟暮鼓般唤醒迷梦昏聩的人,使他们觉悟绝对不应抛弃我国传统中的精华,即我们祖传的爱美、爱艺术的热情。
  献给这个时代有思想的人:让艺术永恒吧。
      2014年8月20日 郭壮
 
当前位置 /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Artist Comment
 
   
       
 
 

老栗低端市场应对寒冬
文 一晴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遭遇寒冬,老栗早几年就有这个忧患。我在2006年与老栗的一次聊天中他就提出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红火是一阵潮流,很快就会过去。很多人担心这次遭遇全球的金融海啸,当代艺术品市场会元气大伤甚至再也达不到过去的程度。

  本该功成身退的老栗,在这样危机重重的时刻又提出了“发展原创艺术品低端市场”的概念。艺术市场由少数人以资本操控最终可能给艺术市场带来致命打击。艺术品应该回到它本身最初的价值,购买艺术品的主力人群应该是消费者而不是投资者,这样才能促进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低端艺术品市场在社会上一直是存在的。老栗自己也曾在潘家园买过几百块钱的《大家庭》的仿制品送给张晓刚。而且低端艺术品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大。老栗提的这个概念重点是“原创”,以此和“行活”划清界限。中国人购买艺术品的心理主要有三:审美、送礼、投资。而原创艺术品不一定是符合消费者审美习惯的,也不一定是知名的,更不一定是具有升值空间的。从审美的意义上来讲,中国人会不会支持原创呢?中国原创电影和音乐的困窘能说明什么问题吗?老栗把希望寄托在中国人优良的文化基因上,但即使在具有相当高文化水平的古代社会,也仅仅是极少一部分人能够玩赏购藏“原创”艺术品。当代文化呈现庸俗化的趋势,贝多芬的音乐被“老鼠爱大米”代替,张艺谋的《黄金甲》大赚而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票房惨淡,这些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原创艺术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但不见得是一种被大众普遍认可的价值。从纯消费的角度看,中产阶级可能每年花一千块钱买一双流水线上生产的鞋,但不可能每年花同样的价钱买一张纯手工绝不雷同的画。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精神需要是排在物质需要之后的。我们怀着孩子般天真的梦想,以为中国人能够即使吃不饱饭也要听歌剧,这是不现实的。艺术市场一定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践踏物质生活而献身于精神生活。那种创造美、实现美的人生并不属于大众。让大众成为艺术品的终极买单人似乎还是很“乌托邦”。

  在这个风声鹤唳的时期,总是要有人出来给人以希望。饭是要吃的,艺术是要搞的。饿着肚子搞艺术的人也是有的。艺术界大家都知道,政府不会来“救市”,也没有什么人可以“救世”。要活着就得靠皮实。上一轮经济浪潮捧红了的一些艺术家也不要杞人忧天了,偷着乐吧,只是别再以为自己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史了。没搭上上一班列车的人也不要患得患失,机会永远存在,只要你不放弃。

  艺术品市场的变故为艺术品复归其本位创造了条件,也为越来越“江湖”的艺术界重新洗牌创造了条件。即使是寒冬也总有人熬过去。

  不管怎么说老栗的愿望是好的。这世界变化太快,谁又预测得了将来呢?上世纪90年代,方力钧、岳敏君们还是穷光蛋。21世纪,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每一个中国人的家里都摆上一件原创艺术品也许不是梦。最后我问老栗,2009年宋庄会不会缩水,杨卫说宋庄将有三分之一的艺术家坚持不下去选择离开。老栗回答:那也很正常。



 
 

    艺术评论
Artist Comment
 
   
     
 
 

 ● 1976-2006:四川美院与四川油画创作的历史与艺术追求………………………………文 何桂彦
 ● 艾未未谈毛同强作品 ………………………………………………………………………文 艾未未
 ● 策划人的学术性 :高名潞与栗宪庭………………………………………………………文 王南溟
 ● 百年中国画的记忆 …………………………………………………………………………文 佚 名
 ● 策展人的素质——艺术三十年沉思录 ……………………………………………………文 查常平
 ●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 ……………………………………………………… 中国油画院
 ● 淡泊高洁的文化立场:王明明的中国画的艺术………………………………………… 文 康 征
 ● 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 文 肖建华
 ● 当代艺术的观念痴肥症…………………………………………………………………… 文 段 炼
 ● 当代艺术院的建构是一出现代性的悲悼剧……………………………………………… 文 闻 松
 ● 德国当代艺术现状………………………………………………………………………… 文 许玉滢
 ● 对新媚俗主义的批判(一)新潮美术的宿命…………………………………………… 文 何桂彦
 ● 对新媚俗主义的批判(二)新潮美术的宿命…………………………………………… 文 何桂彦
 ● 对新媚俗主义的批判(三)新潮美术的宿命…………………………………………… 文 何桂彦
 ● 对新媚俗主义的批判(四)新潮美术的宿命…………………………………………… 文 何桂彦
 ● 记中央美术学院贵阳籍青年画家曹力…………………………………………… 文 刘莲、赵红薇
 ● 澜宁:关注宋庄女性艺术家……………………………………………………………… 文 澜 宁
 ● 老边观察宋庄十怕京东十景……………………………………………………………… 文 老 边
 ● 老栗低端市场应对寒冬…………………………………………………………………… 文 一 晴
 ● 冷军的异型绘画…………………………………………………………………………… 文 彭 德
 ● 理论家是否要会画画……………………………………………………………………… 文 陈传席
 ● 栗谈邱志杰………………………………………………………………………………… 文 栗宪庭
 ● 廖雯访谈——女评论家看作品和男评论家不一样……………………………………… 文 佚 名
 ● 刘国松的艺术……………………………………………………………………………… 文 彭 德
 ● 刘小东谈《东》…………………………………………………………………………… 文 刘小东
 ● 一个不能把握整体的时代——略谈青年艺术家创作现状……………………………… 文 王 澈
 ● 罗中立、罗丹父子解读“川美现象”……………………………………………………… 文 姜长城
 ● 毛焰的智慧………………………………………………………………………………… 文 韩 东
 ● 美丽·荒芜·邪恶——栗子作品解读……………………………………………………… 文 郝立勋
 ● 美育是关系民族素质的大事——在“北大与美育”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 佚 名
 ● 三届“双金”回顾与思考…………………………………………………………………… 文 盛 葳
 ● 视觉的边界………………………………………………………………………………… 文 王一妃
 ● 巫鸿谈美术馆与公共空间………………………………………………………………… 文 石剑峰
 ● 小清新艺术不是当代艺术………………………………………………………………… 文 朱 其
 ● 再反思与再创造——上海双年展到了2010年…………………………………………… 文 鲍 栋
 ● 再谈当代工笔画…………………………………………………………………………… 文 郎绍君
 ● 再探宋庄:中国前卫艺术基地的艺术与商业博弈……………………………………… 文 佚 名
 ● 在体制的墙里墙外再看“技术”…………………………………………………………… 文 陈 默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品牌联盟 公益爱心 移动应用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6 hope888.com All Reserved
蒙ICP备09002709号-1霄鸿创意工作室